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十个“一号文件”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对于“叁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发轫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势推向全国。30年间,神州大地的广袤乡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9亿农民迈进了富裕文明的新时代。 时间:1982年1月1日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重要意义: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
1983年: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1983年的一号文件就解放多了,很明确提出联产承包不仅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可以搞,别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并不是不可以搞,同时强调,联产承包不一定都包到户,有的愿意包到组,有的愿意实行专业承包都是可以的,可以百花齐放。到了1984年,第三个一号文件那就非常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的最先实践。 时间:1983年1月 重要意义: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对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1984年“一号文件”,中央开始规范家庭承包的政策,明确提出承包到户的家庭承包期可以延长到15年。1985年“一号文件”开始研究概括总结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农村改革最基本的内容是确立家庭承包,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国家对生产对经营者应当进行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的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这些基本经验其实到1984年在农村已经基本形成。所以1985年“一号文件”把基本的经验做了肯定,明确指出,这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农村改革已经建立起来的基本的政策框架或者体制框架。 时间:1984年1月1日 重要意义: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对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985年国家将粮食和棉花的统购改为合同订购,放开了猪、牛、羊、水果、水产物及蔬菜等农副产物价格,实行市场调节。1999年又放开了棉花市场和价格。2004年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和价格。目前除烟叶、蚕茧外,所有农副产物市场已全部放开,农产物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时间:1985年1月 重要意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物统购派购的制度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对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1986年的“一号文件”实际上开始寻求改革的新的突破口,农村改革最先开始是改革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最终的结果废止人民公社,确立了家庭承包经济的地位。到了1984年农民积极性充分高涨的情况下,中国粮食产量第一次突破8000亿斤,第一次出现卖粮难,农民的粮食多得卖不出去,价格跌得很低,伤害了农民积极性。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感觉到,农村确立家庭承包经营的地位,已经建立比较好的微观经营主体,下一步就是想办法完善市场。于是,1986年“一号文件”开始提出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改革流通体制。从这一年农村改革进入第二步培育市场机制。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时间:1986年1月1日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重要意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公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叁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 时间:2004年2月8日 重要意义:中央国务院公布对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公布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时间:2005年1月30日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重要意义: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叁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时间: 2006年2月21日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重要意义: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叁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时间:2007年1月29日 重要意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时间:2008年1月30日 重要意义: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来源:新华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