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巡礼触走进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建于2001年,是广州华立学院(原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全工科的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器人工程4个招生专业。
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升级,坚持“以本为本”,强化新工科使命,突出学生高水平专业素养,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知识广、基础实、能力强、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掌握扎实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为己任。
学院拥有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综合技能实训中心)、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省级本科质量工程重点教研教学改革基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各1个,国家级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4个。
院长介绍
何益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电气工程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自动化学会会员,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主要科研方向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能质量检测与控制等。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外委技术开发项目及科研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高压电器》、《黑龙江高教研究》等核心及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院长
何益宏
专业介绍
机器人工程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榜获评为B级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智能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器人工程、海洋装备工程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能在机器人相关领域、海洋工程及产业装备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产物开发、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器人学基础、自动控制理论、机器人工程力学、机械设计、Python语言编程、嵌入式系统与接口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驱动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机器人操作系统、移动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机构学等。
实验室建设:机器人综合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中心、海洋装备实验室。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深圳市海目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宇竣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技能证书: 学校已经和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即可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工作、考核通过后即可获得广东省人社厅认可的技能证书,另外在校内还可参加维修电工、数控技术等技能等级的认证。
就业领域:适合在机器人、智能装备、自动化生产、机电一体化、通信、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从事产物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现场编程、安装调试、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榜获评为B级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数字化设计方法、机械设计与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机械、数控加工、模具行业、海洋工程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现代设计方法、工程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技术与应用(Solidworks、Mastercam、UG等软件)、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CNC技术)、模具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机器人概论、机器视觉技术、生产运作与管理等
实验室建设: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数控编程与仿真实验室、数控加工实验室、数控机床维修实验室、机械CAD/CAM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海洋装备实验室。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惠州利元亨精密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高新技术公司)、广东伊势塑胶五金模具有限公司、广东圣都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模具行业十强、广东省模具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广东文灿压铸有限公司(广东省模具协会压铸分会副会长单位)、深圳立品塑胶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汉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
技能证书:1.数控铣床加工中、高级技能证;2.计算机绘图技能证。
就业领域:在机电产物设计与制造行业、汽车模具、智能制造等生产公司、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设计研发部门,从事新产物开发、产物设计与制造、数控编程、智能制造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CAD/CAM软件应用、公司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等电气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控制本质,可进行简单微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掌握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电气工程基本理论,初步掌握电力系统仿真、电力工程设计的方法及常用电气设备的检测与调试,了解电网及其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MATLAB与电气工程仿真、新能源发电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仪表、机器视觉技术等。
实验室建设:现有智能电力实验室、高低压供配电实验室、机械测量与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中心、电子工艺实验室、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验室、电工实训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10多间专业实验室,能满足电气专业主干课程及考证教学等实践性环节教学的需求。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与海鸿电气有限公司、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中国赛宝实验室)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心、惠州利元亨电气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岭南设计院、广州市穗达电气有限公司等五百余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制定校外专业实习手册,开展校外分散教学和实习过程管理。
专业特色:符合珠叁角地区经济发展对电气、电力行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招生规模稳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稳居前列。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融入电气工程领域,注重电气工程技能训练和专业实践;推行“3+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校外分散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学分占比达30%。
2023年广东省工科大学生实验综合技能竞赛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技能证书:本专业开设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学生可考取中级、高级电工技能证;高、低压电工证。
就业领域:能在工业与电气工程相关的运动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仪器仪表、机器视觉、先进设备制造、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产物开发与测试、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自动化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榜获评为B级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接受自动化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智能控制、运动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和科研各部门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自动化装备与仪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信息技术等领域中从事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自动化系统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虚拟仪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Python语言编程、嵌入式系统与接口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概论、工业互联网与云计算、智能制造与系统集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等。
实验室建设:现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中心、通用电工实验室、机械测量与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验室、电工实训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能满足全部主干课程及考证教学等实践性环节教学的需求。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立了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中国赛宝实验室) 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心等实习基地,为学生集中实习、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技能证书:本专业开设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学生可考取中级、高级电工技能证。
就业领域:本专业属宽口径专业,就业范围广,能在智能制造、生产过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人工智能、新能源、物联网、计算机、信息等领域,从事软硬件系统开发、工程设计、自动化产物开发、检测、信息处理、网络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公司管理与决策等工作。
专业能力强的师资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48%,博士及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2%。学院聘请10多名国内外知名公司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并承担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和指导。拥有教育部学科评估评审专家1位,国家级以上大学生科技竞赛评委3名。近年来教师在《IEEE T SYST MAN CY-S》、《Symmetry》、《计算机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33篇;专利39项、软件着作权100余项;承担省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90余项,政府和公司横向课题16项,校级教科研项目50项,累计经费900多万;出版本科教材、专着15部。
《虚拟仪器技术》获评广东省2023年度线上一流课程,《机器视觉技术》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叁等奖、“设计之星”。《基于CDIO+CBE的“图像分割案例”多元混合式教学》等案例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案例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项。《“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获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
机电学子成绩斐然
学院依托学生电子协会、机械协会、虚拟仪器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利用学院的开放与创新实验室,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叁维数字化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物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蓝桥杯、广东省工科大学生实验综合技能竞赛等A类学科竞赛,近5年来荣获省级以上奖200多项;近3年获得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10多项,在校本科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余件,软件登记权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
先进的实验室
学院现拥有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实验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智能机械与控制实验中心、机器人/自动化综合能力训练中心、机器视觉技术与运动控制实验室、高低压供配电实验室、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实验室、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开放实验室等29个专业实验室。
考研就业有保障
学院与国家中低压输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广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东莞市厚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东莞市彼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公司共建115家实践教学和就业基地,形成了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新兴经济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近五年学院学院初次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就业率4个百分点,在同类院校和专业中就业率连续8年名列前茅。近年来,有70多名毕业生先后考取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立交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
杜同学
考取华南师范大学
郑同学
考取华南师范大学
袁同学
考取厦门理工学院
罗同学
考取日本立教大学
官方咨询渠道
招办的官网网址
/zsb/
学校咨询电话
020-82900920、020-82900921
020-82900922、020-82900923
020-82900924
2024年普高QQ咨询群
物理类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