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程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榜获评为叠级专业)
(学制4年,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智能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器人工程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能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及产业装备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产物开发、系统集成、控制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器人学基础、自动控制理论、机器人工程力学、机械设计、Python语言编程、嵌入式系统与接口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机器人驱动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机器人操作系统、移动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机构学等。
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工与电子技能实训、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机器人结构设计、机器人运动与控制实验、机器人驱动控制实验、机器视觉技术实验、机器人安装调试、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人形机器人实验、机器人综合实训、智能机器人创新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实验室建设:本专业立足于智能特种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了机器人综合训练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中心、机器视觉与运动控制实验室、机器人驱动控制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实验室等。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有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深圳市海目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宇竣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与电子第五研究所、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机器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相关产学研合作协议,申报了一系列协同育人项目。
专业特色:综合机、电、信息传感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多门技术于一体的交叉融合的专业,知识面广,就业面广,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参加各种机器人学科竞赛能获得产物项目开发经验,毕业后即可达到上岗要求。
技能证书:学校已经和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即可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工作、考核通过后即可获得广东省人社厅认可的技能证书,另外在校内还可参加维修电工、数控技术等技能等级的认证。
就业领域:适合在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装备、自动化生产、机电一体化、通信、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从事产物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现场编程、安装调试、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生成果:本专业学生近五年参加“挑战杯”等A类学科竞赛获奖90余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省一等奖18项、二等奖29项、叁等奖35项);申报省级大创项目26项(国家级大创9项)、攀登计划8项(重点2项);师生共同发表论文20余篇、专利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着作权多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