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详细内容

本科生培养

护理学专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06-15 19:40:24 浏览次数: 【字体:

护理专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对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精神,依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要求,为满足国家紧缺人才培养需要,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坚持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就业为宗旨,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护理学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服务提供护理学专业人才。

二、专业建设定位与目标

以服务地方人民健康需求为宗旨,构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内涵建设,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护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叁、专业定位与招生规模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 “面向基层、服务区域、立足广东、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策略,着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创新应用型护理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老年护理方向和康复护理方向的专门护理人才,打造应用型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护理学专业2023年每年招生190人 2024-2025年各招生200人。

四、专业建设思路

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构建产学融合、面向应用、特色鲜明的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理职业标准为依据,重视教学的应用性。着重致力于实现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专业能力培养与专业工作岗位所需能力的有效对接,构建护理学工作任务项目,以护理实践操作为抓手,把护理工作任务模块化,将工作模块转为学生的学习项目融入到整体教学之中。

2.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加强护理学专业建设、完善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集中优质资源办好特色应用型护理学专业

3.以素质教育和就业服务为宗旨工学研结合,与医院、社区、老人院等公司共建课程,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学生四年本科教育贯穿职业素质教育不断线,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就业服务为宗旨做到全面了解护理人才市场需求,搭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平台,聘请临床护理专家、卫生管理人员、护理学会成员、毕业生及学校专家共同探讨护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按照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体系、选择课程内容,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

4.以岗位胜任力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遵循护理职业技能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教学内容根据护理学人才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设置各种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未来职业岗位的责任和使命要求,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以实验教学中心和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护理技能训练模块。开设校本课程真正体现早期接触临床的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基本功扎实、懂礼仪、善沟通的优秀应用型护理人才。

6.以质量为根本构建完善有效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常态监测、分析与应用,逐步形成意识清、目标明、管理严、责任强的质量制度和质量文化。   

五、专业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突出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明确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 要求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护理实践能力,注重整体护理理念,力求做到素质教育全程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2.扩大教育开放,促进国(境)外合作办学。拟定日本海老原医疗集团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护理学院进行交流,创建合作交流模式,开展短期研修、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学生交换、人员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深层合作,形成交流合作有效机制,促进高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为提高我国养老护理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重视护患关系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护患关系的教育贯穿于教学育人全过程,利用讲座、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技能和态度,并在专业课程开课前,要求学生进入临床学习相关技能和与病人、医务人员建立良好关系, 培养学生的良好人际交流技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由于本专业刚刚组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养不仅仅关系到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需要在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加强对专职和兼职教师的培养。与此同时通过进修、访学和引进人才和制度建设等措施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实现专业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引领。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临床实践及出国培训等途径, 使之成为视野开阔,在护理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够把握护理专业发展方向、并对护理专业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与此同时,专业带头人以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为根基,对各门课程教案尤其是教学目标进行严格把关和指导,构建督导听课制度和试卷审核制度,不断改进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2.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确保师资可持续性发展。重点培养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尤其是每位新进教师配备导师,落实到人,充分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让青年教师在助教工作岗位和导师实质性的指导下,过好教学关,构建长期可持续性高素质师资梯队。

3.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规范双师型教师制度。充分利用教学医院的有利条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制度,专职教师原则上每年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 1&苍产蝉辫;个月。对于新毕业的护理专业专职教师要有 3&苍产蝉辫;年的培养计划。举办临床教师培训班,强化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完善临床教研室成员的遴选方法,实现学院专职教师和教学医院兼职教师优势互补,确保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双能型”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加强校内护理实训课以及校外护理实习的管理,建立与实习医院带教教师的沟通机制,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毕业时进入卫生行业得到好评。

4.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争取5年内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专职教师1530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培训体系,采取老带新培养制度,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做到重点培养和全面培养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专职教师临床工作经验和能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5年内培养学科带头人2人,后备学科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0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

(叁)依据应用型护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校企合作共同设计、论证、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机制,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进一步明确应用型护理学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用型护理学人才培养路径,既达到《国标》规定的本科教育学业标准,又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素养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强化学生道德品质、通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美学与艺术、身心健康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地方的需要。

(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构建知识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

1.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规章制度根据学校具体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梳理并建立健全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保持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强化专业特色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和《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为指南,兼顾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完善应用型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专业特色,开设老年护理方向和康复护理方向,适应国家卫生健康战略发展需求,满足人口老龄化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以“四个回归”为着力点,以社会、用人单位等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知识、能力、品德、素质协调发展特色应用型护理学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以健全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为重点的“叁全育人”成效提升工程。构建集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系列活动四位一体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增加在线课程数量及层次。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施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从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兼顾重沟通、协调、管理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

在推进“以学生为中心”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标准,完善和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在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笔叠尝、案例式教学、叁明治教学、微格教学、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教学视频等多元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同时,注重评判性思维培养,关注人文关怀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积极开展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学生成绩考核采用主客观结合评价、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等方法。毕业考试由基础护理学主客观试卷改革为基础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综合内容,按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进行考核。

加大“金课”建设力度,加强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一流课程建设。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五年内建设校级一流课程《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课程和1门省级一流课程。

课程分年度建设计划

年度

 

校级一流课程

 

省级一流课程

 

建设经费(万元)

 

2024

 

基础护理学》

 

 

 

510

 

2025

 

《内科护理学》

 

 

 

510

 

2026

 

生理学

 

 

 

510

 

2027

 

护士人文修养

 

基础护理学

 

1015

 

2028

 

外科护理学

 

生理学

 

1015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重视实践课和课间实习课的带教工作和质量管理,积极开展专兼职教师临床技能培训,举办临床技能竞赛;加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建立并落实护理实践课教学检查、临床教学检查、教学查房等相关制度,重视临床教学内涵建设。加强临床教学督导与培训,重点加强对实验教学、课间见习、生产实习的管理力度,提高本部教师实验课上课水平和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

5.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护理专业在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3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叁级督导及学生评价组成的全程监控的教学评价保障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及结果评定体系。根据课程性质,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构建理论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客观化考核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

(四)加强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建设步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

实验室建设分年叁步走,继续申报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扩大实验室面积及实验种类,完善实验室设备建设,逐步补充实验室仪器设备,增加台套数,增加新仪器和新设备的引进,注重与现代护理临床的密切结合。

实训室在现有基础护理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内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验室的基础上2022年5月2023年4月扩建23个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急危重症实训室、机能实验室、解剖实验室,满足招生规模日益增长的需求。到2025年扩建后实验室总面积达到4760平方米,实验设备达到845万元。

增加教学实践课时,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实习实践不断线。加大与临床、社区等实践基地的合作力度。建设与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的网络平台,征集、发布公司和学生实习需求信息,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互联网+”服务和指导。培植新的专业生长点即新兴专业(方向),着眼于今后五到十年社会或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前瞻性筹划如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发展方向。与公司建立联合订单式培养,不断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功能,努力形成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校院合作办学等多种基地建设模式。在管理上,加大实习实训基地评估检查力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到2025年增加6家校外实践基地2家社区服务中心2家精神卫生中心。

(五)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做好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和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培训,积极申报教研科研课题,争取各级经费资助课题,推进纵、横向课题的立项和研发,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本专业建设发展。计划每学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教研课题及科研课题项目3,申请国家专利2项,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和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六)社会服务工作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发展,不断提升为区域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根据行业发展规划,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为医疗机构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并与医疗机构一起进行技术开发;同时每年各类培训达500人次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一领导,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将护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纳入学校和二级学院的重要工作日程,由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为护理学专业建设做好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护理学专业建设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制定护理学专业建设主要任务责任分解表,加强过程管理,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加强条件保障:强化条件建设,逐步把推进护理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硬件设施和基础条件建设,以项目推进、重点扶持等方式,加强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质量监控等环节建设,加大政策和经费扶持力度。努力在办学空间、教学资源、实验实践环境等方面协调配套,学校要建立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机制。构建教学与科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医教协同、校企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夯实内涵发展基础,增强内涵建设的保障力。

 

 

 

终审:健康与护理学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学校邮箱
  • 教务系统
  • 科研系统
  • 协同翱础
  • 联系方式
  • 教学日历
  • 图书资料
  •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