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召开本学期第一次课程会议
2025年3月7日下午3点50分,广州华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本学期第一次课程会议以线上形式顺利召开。3月12日下午5点,课程负责人张枭为江门校区的任课教师进一步进行课程培训。本次会议由课程负责人张枭主持,会议围绕思政理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实施路径与归档要求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为本学期思政理论综合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指明了方向。

会议伊始,课程负责人张枭首先对“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手册”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并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四大构成:一是思政理论综合实践课程笔笔罢,用于阐释课程总体定位、教学思路和开展原则;二是思政理论综合实践课程指导周程,旨在为师生提供明确的时间规划与任务安排,确保课程实施稳步推进;叁是思政理论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细则,涵盖课程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四是思政理论综合实践课程归档材料。课程负责人张枭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实例演示与数据对比,让与会教师进一步理解了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性指导,强调了课程各环节落实的严谨性与高效性。
随后,课程负责人张枭从课程介绍、实践成果的主题及形式以及社会实践注意事项叁个方面作了更加细致地说明。对于课程介绍,他指出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力求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培养其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围绕实践成果的主题与形式,课程负责人张枭列举了包括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讲思政课、微视频创作、数字地图展示、红色基地参观、公益活动参与等多样化的形式,并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时,立足学情、创新设计,让更多学生在多元化的项目中找到自身的兴趣与切入点。对于社会实践注意事项,他重点强调了安全防范、规范操作、真实记录与及时反馈的重要性,要求各负责人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严格把控,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
在充分听取课程负责人张枭的课程情况介绍后,谭德礼院长表示,本课程的实践内容可以进一步结合学校“产教融合”与“校地合作”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真实情境的机会,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团队能力。贺志勇副院长则指出,应从教学评估的高度来定位思政理论综合实践课程,任课教师带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要由指定人员负责撰写新闻稿,准确展现实践活动情况。邓复群副院长强调,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并正确使用中国地图、国旗、国徽及其他国家象征,确保团队成员出镜,并遵守相关规范,保证内容真实、合规。
此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对思政理论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思路的一次集体研讨,也为下一阶段的课程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具体落实方面,课程负责人张枭强调,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进度表,细化教学方案:一方面,要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持续跟进学生实践项目进展,及时做好指导;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与评估标准,保证最终形成可追溯、可视化、可推广的教学成果。
此次课程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在新学期正式拉开序幕。通过院领导与课程团队的共同努力,本课程将在今后的教学与社会实践中实现更加科学、规范、系统地落地实施,引领学生将理论学习延伸至真实社会情境,进而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相信在全体教师的群策群力与不懈探索下,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必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培养具备责任担当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智慧与力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