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信息工程专业专升本培养方案
信息工程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706
学科门类:工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标准学制:2年制
修业年限:2-4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电子信息类学科所设置的专业,是建立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研究信息处理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的专门学科。该专业以研究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为核心,在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工程专业对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并紧紧跟随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形成风格独特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该专业十分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得到必要的训练和锻炼。
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应具备以下能力:
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
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
3.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作适应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4.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5.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
6.应用知识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掌握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实验方案设计和选择的一定能力。能分析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定能力。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的能力。
7.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实践环节中,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并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一定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二、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和信息工程技术,用于解决较复杂的信息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和有效的分解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查阅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基于信息工程技术,能够设计针对较复杂信息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机系统、硬件部件和软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并运用信息工程技术对复杂信息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序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信息工程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的信息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信息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信息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价信息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信息工程领域的相关职业道德和规范。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信息工程实践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成员和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听取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团队的协作优势。
10. 沟通: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包括撰写设计文档和报告;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进行外文文献阅读和基本的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方案设计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叁、 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1.主干课程: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
2.核心课程: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现代交换原理、通信系统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物联网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
四、 毕业标准与学位授予
毕业标准:修业期满,符合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取得本专业规定的所有学分,方能毕业。
通识教育学分 | 学科基础学分 | 专业教育学分 | 实践教学学分 | 第二课堂学分 | ||||
必修课程学分 | 选修课程学分 | 必修课程学分 | 选修课程学分 | 必修课程学分 | 选修课程学分 | 必修课程学分 | 选修课程学分 | 选修课程学分 (需认定) |
4.5 | ≥8 | 8 | ≥ | 19 | ≥8 | ≥13 | ≥ | ≤4 |
应修 总学分 | 70 |
学位授予:符合广州华立学院学位授予条例有关规定,通过学位委员会审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 课程安排表
(一)通识类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码 | 课程 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考核 类别 | 备注 | |
理 论 授 课 | 实 践 教 学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 入学教育 | 0.5 | 8 | 8 |
| 1 | 考查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1/2 | 考试 | 文/理工医 |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0 | 16 | 16 |
| 2 | 考查 |
| ||
小计 | 4.5 |
|
|
|
|
|
| |||
任选课 |
| 生命健康类 | 1 |
|
|
|
|
|
| |
| 经济管理类 | 1 |
|
|
|
|
|
| ||
| 数学理工类 | 1 |
|
|
|
|
|
| ||
| 工程技术类 | 1 |
|
|
|
|
|
| ||
| 文史哲艺类 | 1 |
|
|
|
|
|
| ||
学生应选修非本专业学科大类 4 学分,具体课程见《通识教育任选课课程库》 | ||||||||||
限选课 |
| 中外哲学十五讲 | 2.0 | 32 | 32 |
| 1/2 | 考查 | 文/理工医 | |
| 人工智能 科普讲座 | 2.0 | 32 | 32 |
| 1/2 | 考查 | 文/理工医 | ||
| 小计 | 4 | 136 | 136 |
|
|
|
| ||
通识教育课程小计 | 12.5 |
|
|
|
|
|
|
注:&苍产蝉辫;1.考核类别分为考试和考查。
2.文科类: 经贸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3.理工医类:城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智能科学工程学院。
(二)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码 | 课程 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考核 类别 | 备注 | |
理 论 授 课 | 实 践 教 学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 线性代数 | 2.0 | 32 |
|
| 1 | 考试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2.0 | 32 |
|
| 1 | 考试 |
| ||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2.0 | 32 |
|
| 1 | 考试 |
| ||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2.0 | 32 |
|
| 1 | 考试 |
| ||
学分小计 | 8 | 128 |
|
|
|
|
| |||
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小计 | 8 | 128 |
|
|
|
|
|
说明: 专升本各专业学制为二年, 共 4 学期。
1.模式 1: 1+1。即入学后第一学年(1-2 学期)为校内课程学习;第二学年的第 3 学期为校外生产实习,第 4 学期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
2.模式 2: 1.5+0.5。即入学后第 1-3 学期为校内课程学习;第 4 学期为校外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苍产蝉辫;。
(叁)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编码 | 课程 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考核 类别 | 备注 | |
理 论 授 课 | 实 践 教 学 | |||||||||
| 信号与系统 | 4.0 | 64 |
|
| 1 | 考试 |
| ||
| 通信系统原理 | 4.0 | 64 |
|
| 1 | 考试 |
| ||
| 移动通信 | 3.0 | 48 |
|
| 2 | 考试 |
| ||
| 高频电子线路 | 3.0 | 48 |
|
| 2 | 考试 |
| ||
| 现代交换原理 | 3.0 | 48 |
|
| 2 | 考试 |
| ||
| 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 | 2.0 | 32 |
|
| 2 | 考试 |
| ||
学分小计 | 19.0 | 416 |
|
|
|
|
| |||
限选课 | 模式1: | |||||||||
| 数字信号处理 | 3.0 | 48 |
|
| 2 | 考试 |
| ||
|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 2.0 | 32 |
|
| 2 | 考试 |
| ||
| 数字图像处理 | 3.0 | 48 |
|
| 2 | 考试 |
| ||
| 嵌入式系统 | 2.0 | 32 |
|
| 2 | 考试 |
| ||
| 专业英语 | 1.0 | 16 |
|
| 2 | 考试 |
| ||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3.0 | 48 |
|
| 2 | 考试 |
| ||
| 电子设计自动化(贰顿础) | 2.0 | 32 |
|
| 2 | 考查 |
| ||
| 数据结构(线上) | 2.0 | 32 |
|
| 3 | 考查 |
| ||
|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线上) | 2.0 | 32 |
|
| 3 | 考查 |
| ||
| 天线技术(线上) | 2.0 | 32 |
|
| 3 | 考查 |
| ||
学分小计 |
|
|
|
|
|
|
| |||
模式2: | ||||||||||
| 数字信号处理 | 3.0 | 48 |
|
| 2 | 考试 |
| ||
|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 2.0 | 32 |
|
| 2 | 考试 |
| ||
| 数字图像处理 | 3.0 | 48 |
|
| 2 | 考试 |
| ||
| 嵌入式系统 | 2.0 | 32 |
|
| 2 | 考试 |
| ||
| 专业英语 | 1.0 | 16 |
|
| 2 | 考试 |
| ||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3.0 | 48 |
|
| 2 | 考试 |
| ||
| 电子设计自动化(贰顿础) | 2.0 | 32 |
|
| 2 | 考查 |
| ||
| 数据结构 | 2.0 | 32 |
|
| 3 | 考试 |
| ||
|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 | 2.0 | 32 |
|
| 3 | 考试 |
| ||
| 天线技术 | 2.0 | 32 |
|
| 3 | 考试 |
| ||
| 惭补迟濒补产编程与应用 | 2.0 | 32 |
|
| 3 | 考试 |
| ||
| 物联网通信技术 | 3.0 | 48 |
|
| 3 | 考试 |
| ||
| 计算机网络 | 2.0 | 32 |
|
| 3 | 考试 |
| ||
| 搁贵滨顿原理及应用 | 2.0 | 32 |
|
| 3 | 考试 |
| ||
学分小计 |
|
|
|
|
|
|
| |||
专业核心课程学分小计 | 19 |
|
|
|
|
|
| |||
模式1 | ≥8 | |||||||||
模式2 | ≥18 |
(四)实践类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 编码 | 课程 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考核 类别 | 备注 | |
理 论 授 课 | 实 践 教 学 | |||||||||
实践类课程 | 必修课 |
| 信号与系统实验 | 1.0 | 24 |
| 24 | 1 | 考查 |
|
| 通信原理实验 | 1.0 | 24 |
| 24 | 1 | 考查 |
| ||
| 移动通信实验 | 1.0 | 24 |
| 24 | 2 | 考查 |
| ||
|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 1.0 | 24 |
| 24 | 2 | 考查 |
| ||
| 电磁场与电磁波综合实验 | 1.0 | 24 |
| 24 | 2 | 考查 |
| ||
模式1 | ||||||||||
| 生产实习 | 10 | 20周 |
|
| 3 | 考察 |
| ||
| 毕业实习 | 2 | 4周 |
|
| 4 | 考察 |
| ||
| 毕业论文(设计) | 6 | 12周 |
|
| 4 | 考察 |
| ||
学分小计 | 18 |
|
|
|
|
|
| |||
模式2 | ||||||||||
| 毕业实习 | 2 | 4周 |
|
| 4 | 考察 |
| ||
| 毕业论文(设计) | 6 | 12周 |
|
| 4 | 考察 |
| ||
学分小计 | 8 |
|
|
|
|
|
| |||
实践类课程学分小计 | 5 |
|
|
|
|
|
| |||
模式1 | 18 |
|
|
|
|
|
| |||
模式2 | 8 |
|
|
|
|
|
|
(五)第二课堂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 编码 | 课程 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学期 | 考核 类别 | 备注 | |||||||||
理 论 授 课 | 实 践 教 学 | |||||||||||||||||
第二课堂 | 素质拓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新创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学生完成第二课堂内相关课程或项目后,需个人申报,经开课(项目)单位认定后所取得的学分可计入任选课总学分,最多不超过4学分。
用户登录